土鳖谈谈澳洲的大学体验

加了我微信的朋友可能知道,我这几个月在澳洲读大学。

当然,这不是我第一次读大学了,我这辈子读了3次大学:第一次在广东财经大学,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;第二次在四川大学,读的传播学硕士;第三次,也就是这一次,读的是Graduate Certificate of IT,也就是1/3个硕士。

问:读那么多书干嘛?

答:我这个土鳖没读过外国大学,特想体验一把。

问:你这个Graduate Certificate是什么东西?

答:相当于授课型硕士(资本主义国家大学硕士分研究型research和授课型course两种),但是授课型硕士一般要上3学期,共12门课,而我这个学历只有一个学期,只用上4门课。

问:这个Post Graduate有用么?

答:虽然我是冲着“体验”去的,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不重视它。由于课程内容是自己选的(从十几门中选择4门),所以我选的都是对我来说有用的课程,其中就包括我一直想接触的Data Science。所以肯定有用。

问:听说外国读书很贵,你钱多烧得慌么?

答:谢谢澳大利亚政府给了PR,我算本地学生,并且申请了CSP(Commonwealth Supported Place)学位,学费只是国际生的1/4。我上一门课只要1000澳元,国际生要4000多。

问:申请学校难么?

答:首先,流程不难,英语还算OK的话,根本不需要找中介。每个大学网站上一搜自己的目标专业,看看申请条件,符合的话,按照流程填表,申请就行了。

然后门槛也不高,例如硕士类专业,只要有相关专业本科,或者几年相关职业工作经验就行。有人担心语言要求,我这个课语言门槛是6.5,也和本科差不多。

问:什么大学,学校好不好?

答:我申请的Macquarie University,澳洲的二流大学。体验上可能还是比不上一流大学例如USYD(USYD没有我想要专业的CSP学位,意味着如果我去读USYD会要多交3倍的学费),但是绝对不差。况且在澳洲没人在乎你的大学是哪家。

问:西方大学真比国内的好?

答:我这下算是读过国内1.5流大学(川大)和澳洲大学了。具体体验是:

1、众所周知,学生水平决定大学水平(如果不知道的话请刷新下自己的观念吧)。虽然澳洲大学也不乏及格万岁的学生,但总体上比例比国内低很多。国内本科、硕士时及格万岁是主要群体,澳洲大学及格万岁者是少数(当然也可能因为我以前是及格万岁者,这次回炉不想再水了,比较努力,所以我自然也不会吸引到那群人)。

2、澳洲大学有好的课程也有水的课程,例如我选的4门课中,有1门的内容就很拼凑,没什么深度;另一门难度略高,上课时;最后两门难度适中,只要日常投入精力就没啥好操心的。

3、澳洲课程设置包含Lecuture和Tutorial(Workshop)。Lecture就是大课,一人讲,大家听。Tutorial/Workshop则是助教带着大家做练习、答疑、做作业。IT这种注重技术的职业,Tutorial/Workshop很重要,大多数东西其实是这里学到的。Tutorial/Workshop的出勤也可能会计算进分数,总体比Lecture重要。

4、国内高校教师往往缺乏授课经验及社会经验,于是往往空谈,甚至有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;澳洲教师则往往拥有现实社会项目经验,且努力跟上时代。做IT就要终身学习,这点土澳教师做得很好。

问:有什么不好的体验没有?

答:1、4门课碰到两个中国Lecturer(一门课教师包括Convener, Lecturer, Tutor,Lecture和Tutor可能有多人,所以一门课会有多个教师)。这两个人一个水平一般,一个水平很差。如果一个人英语发音不行,但上课还算有条理还算有水平的话我还能忍,但那个自身水平很差的人让我时常回想起国内那种“台上教师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,台下学生也懒得听他说”的情景。每门课都有课后反馈,虽然那门课其他老师还行,但我还是给了差评。

2、四门课并不多,可能不如本科或者硕士经验多,但两次碰到不做小组作业的,都是中国人。印度人、非洲人、东南亚人都很主动。

问:值么?

答:我觉得值,虽然所学的东西我多少知道。而且一些IT技能通过youtube或者国内的慕课等等都能学到,但自学缺乏练习、反馈和跟进,也没有和同学社交的过程。从这次的澳洲大学体验之旅,我多少对澳洲大学、澳洲大学生、国际留学生的生活状态有了一定了解。

问: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?

答:1、课程内容好简单,编程时都是判断是否是质数等等,但是还是有人不会做,西人数学果然不行。

2、非洲同学的名字好长。我的名字9个英语字符,他的名字28个字符,可怜孩子输入邮箱的时候难度好高。。。。

3、他们在吐槽考试好多,集中在了一起的时候,我说了下国内寒窗苦读12年,然后三天高考定终生的事情。他们纷纷表示很震惊。参加过高考的各位都挺厉害的。真的。

Writ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