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不能相信那些考了满分的PTE老师

TLDR:PTE考试备考过程中,考生不能完全听信机构的成功经验和技巧,因为高分老师往往基础就好,也不能体验考生的苦处。他们总结的这些捷径(RA一句话、简易DI模板、简易作文模板、SST模板等等)往往来自于高分考生,忽视其他失败了的考生(生存者偏差)。多次考试仍无法突破的考生,需要针对自己的情况,在提升自身应试能力之外,提高英语基础能力。

正文:

那些在两三次考试中轻松获得高分,甚至“8炸”的考生,通常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。对于他们来说,考试中轻松获胜似乎是理所当然的。然而,当这些考生转而成为教师时,他们往往难以站在英语基础较弱的考生角度出发,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。因为他们缺乏应对基础较弱考生问题的经验,很难给出能帮助提升分数的有效策略。我(Adrian)在此承认,过去的我就是这样的。

尽管许多培训机构都说自己有着各种“内幕”,但PTE考试的评分标准和考核机制其实自始至终都是个“黑箱”。即,考生和培训机构只能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,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和做法,以顺应考试的要求,讨机器的欢心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普遍现象——机构和老师给学生讲的都是千篇一律的话,见到是女生就说压音,一碰到词汇量不足的就说“RA一句话”,看到写作分低就说是WFD,碰到阅读分低的就说只有刷机经…… 结果是,许多考生考了很多次也拿不到分数,还交了许多钱,被机构拿捏在手里。这些机构其实落入了“生存者偏差”的陷阱,连带着一群不明就里的考生一起“盲人摸象”。

“生存者偏差”指的是在分析成功案例时,往往只关注那些成功的经验,而忽略了失败的教训。这两天看小红书上关于加入人工审核后DI和RL模板的视频。就有机构老师又在说自己用了模板后并没有被人工审核的视频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“幸存者偏差”。

DIRL加入人工审核后,人工审核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样的呢?考生到底该如何应对呢?这篇文章写得很清楚了:发音差?那你惨了,DI RL的人工审核就只查你

我们不得不承认,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确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,因为很多考生的问题是类似的。例如许多中国考生不会连读失爆、许多考生WFD小词记录得不够细不够好等等。但还有很多考生的失败,并不是因为没有按照老师的建议去做,而是因为他们的个人短板,或者其他能力的不足。

我目前一个学生的问题就很特别,但又有代表性:她写WFD句子时不能立即记录听到的内容。她只能做到把一整句听完,在脑子重组整个句子后,才能开始在电脑上打出来。如果这题是RS,她可以几乎完整地说出来,一词不差。但如果是WFD听写句子,正因为她在脑子里“重组句子”,结果是她写出来的和听到的原句差别巨大。给她4个WFD句子,错误的地方能超过一半。碰到这种问题,其他机构怎么解决?无非:“刷机经,机经刷熟了,就能反应过来了”。

坦白说,以前的我也是这么给有类似问题考生说的。对低分段、时间足的考生,这么做肯定就OK了。但是对于高分段、总是就差几分但就考不到8炸的考生,可就不是了。因为:如果考试时碰到的全是真题机经中有的题目也还好,但培生时不时就要加题,碰到了机经中没有的就只能认栽。而且,还有许多考生在做WFD时过分依赖机经,不管现场考试听到的词句,导致写错。要知道,机经也只是过往考生的回忆,不是100%正确的啊。所以,我针对这个问题,给这名同学提出慢速听写,逐步习惯边听边写单词音节的要求,并且带着她训练了两个小时。

另外,我认识的PTE老师里面,能随手8炸的人,没有几个刷过机经的(包括我)。为啥?因为他们底子好,凭基础就可以拿到8炸甚至满分。所以对刷机经的方法、节奏、重点等等,这些“老师”也一点不懂,不能给考生提供有效的建议,更不能对刷机经的痛苦感同身受。正是因为我也有这个问题,我这几个月每天抽时间,踏踏实实地把新版机经全刷了一遍。所以,我终于也能对我的学生们说:我能体会你们的痛苦了。

其实吧,自从2009年PTE考试推出以来,考生和机构已经进行过大量探索,尤其是在2015-2018年,许多知名人物如Stan等尝试了多种方案,早已经找到了提高分数的有效途径。当年参与测试的考生许多已经成为教授经验和技巧的老师。通过多年的积累,机构也大致收集好了各种真题,摸清了哪些方法能帮助考生提高分数,哪些方法效果不大。这意味着,不论什么机构都已经在理论上掌握了提分的捷径,给学生教的东西差别不大了。然而,正因为这些捷径早已被发现,未能取得理想成绩的考生可能并非因为方法的缺失,而是因为他们的英语能力存在差距。

我教PTE这8年来,其中有过两年的断档。为什么?因为那段时间不想教了,因为觉得我自己的工作收效甚微,因为我发现一个规律:基础好的考生自己看看视频、随便考考就能达到目标分数。而基础和目标差距较大的,则无论如何都考不过。许多考生不正视自己的英语基础问题,而只是单单针对考试作准备,结果始终无法越过门槛。没有机构愿意承认,他们那里其实有许多“从入门到放弃”的考生。但是,正是这样的考生是我最想要帮忙的。讲真,如果一个考生已经深入了解了考试,掌握了各个题型的应试技巧,并且已经深度刷了真题机经,但仍未达到目标分数,那么很可能是他们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,而非培训机构的技巧存在问题。所以我近年来也在尝试提高我作为英语教师的能力,而不只是一个传授应试技巧的培训师。

所以,现在的我已经不再专注于应试环节的,而在于备考的督导和考生英语基础的打造。而这只有一对一才能达成。这也是接下来我将专注去做的。

总之,机构和教师所能做的研究已经达到了极致,但生存者偏差在PTE培训体系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。考生和机构都应当意识到,成功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考生,考试失败的原因远不止方法上的不足。在未来,考生需要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成绩,认识到自己的英语能力短板,而不仅仅依赖于培训机构的各种“捷径”。如果方法和技巧已经掌握,但成绩依然不理想,那么提高英语基础才是突破瓶颈的关键。

Write a comment